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正文

水稻产业现存五大难题!如何突破?

2019-04-22 11:11:45 来源: 龙粮网 作者:

    水稻产业是我国的民族产业,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要满足未来对水稻数量、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以及应对国际竞争,创新是唯一出路,要不断提高我国水稻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水稻产业的集约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活动在三亚水稻公园举行。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深入解析了中国水稻的发展现状、限制因素以及发展趋势。 

 

    1、优势——单产高,短板——品种多 

 

    “在世界上,中国是水稻种植的历史古国、地理王国、资源富国、生产大国以及科技强国。”程式华表示。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到现在,已经保存7.6万份水稻种质资源,超过世界总数量的50%。 

 

    作为主粮,我国水稻单产从1950年的140.5公斤/亩增长至2018年的468.5公斤/亩,增产幅度远大于人口增长幅度,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从世界市场来看,2017年,中国水稻单产已经高于印度的79.8%,成为世界水稻研究和生产领先国;2018年国内大米进口量占我国大米总产量1.48亿吨的2.1%和世界总贸易量的6.3%,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 

 

    “我们的优势很强,但短板也很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程式华指出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五个难题。种植品种多。目前中国水稻种植面临10万亩以上品种从“八五”期间年不到300个增加到2017年的831个;1000万亩以上品种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没有1000万亩以上品种;规模小;水稻主要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成本高;商品化程度低。一是产业链分离,涉及多部门,不分品种类型;二是调质技术、抛光色选技术等加工技术落后;三是产后转化落后,花色少、转化产品少;四是品牌战略滞后,缺国际着名名牌。 

 

    2、六大因素限制产业发展 

 

    “优势和短板的并存,使我国水稻进一步发展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程式华提出了中国水稻产业发展的六个限制因素。 

 

    南方优质耕地减少 

 

    1996-2015年以来,全国城镇用地增加了6200多万亩,且占用的大多是优质耕地,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耕地600多万亩。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耕地20.27亿亩,比1996年第一次调查增加了7600多万亩,但实际减少趋势没有改变。其中,江淮稻区仅湖北耕地略有增加,江苏、浙江、安徽耕地面积分别减少720万亩、220万亩和133万亩。 

 

    北方淡水资源贫乏 

 

    从总量上看,我国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1/4,每年农业生产缺水超过300亿立方米。从分布上看,北方耕地占全国3/5,但水资源不足全国1/5,黑龙江“井灌稻”占70%以上,持续发展存在较大隐患。 

 

    价格已到天花板 

 

    2004年以来,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几乎增加一倍。2016年开始,国家调低最低收购价。2018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2019年保持不变。最低收购价已到了“天花板”。 

 

    截至2019年3月,越南破碎率5%大米到我国南方港口价格折合人民币2750元/吨,同期南方标一早籼米批发价格3720元/吨,国内外相近规格大米价差仍然很大,进口增加。 

 

    生产成本不断抬高 

 

    2017年稻谷亩均总成本1210元,比2003年增加794元,增加1.9倍。其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机械作业费分别是2003年的2.2倍、3.1倍和6.5倍。 

 

    2003-2017年稻谷生产成本情况 

 

    突破性技术少 

 

    从资源及其利用看,一是缺乏突破性种质资源。二是种质资源利用率低。一是缺乏突破性种质资源。二是种质资源利用率低。全球约有14万份不重复稻种资源,但研究缺乏系统性,育种利用率仅为3~5%, 野生稻有利基因利用缓慢。 

 

    从育种新技术及其育成品种看,一是功能基因组研究与育种实践相脱节。目前我国已经完成400多个水稻基因的克隆工作,但很少在育种中应用。二是缺少突破性品种。特别是产量与品质、适应性等结合好的品种少。 

 

    从栽培技术及其配套看,一是现有的品种还不能很好适应机插、直播、抛秧等轻简栽培耕作制度变化的需求。二是现有生产技术往往重视单项技术的突破,缺乏协同性。 

 

    从技术推广应用看,稻农老龄化日益突出,一些先进实用的技术普及应用到位难度大;种粮大户片面追求规模扩大,技术不到位,粗放式生产现象不少。 

 

    “我们在产量上克隆了很多优质基因,但是真正运用到育种中的少之又少。若没有科技显着突破,我国水稻产业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程式华说。 

 

    杂交稻种子价格高 

 

    2017年杂交水稻种子平均零售价格高达57.59元/公斤,比2009年增长一倍多。 

 

    2009-2017年杂交水稻种子平均零售价格 

 

    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品种面积比重正在下降,2017年,10万亩以上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1.77亿亩,比最多的2008年减少了6194万亩;占全国比重为52.4%,比最高的2003年下降了13.4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主要销往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年出口量也仅为2万吨左右,如果按亩用种1.5-2.0公斤算,也就1000多万亩水稻。 

 

    “我国水稻亟需发展机械化制种。”程式华表示。 

 

    3、四大发展趋势 

 

    “我国水稻发展的现实因素不少,所以判断中国水稻的发展趋势有这四个方向。”程式华介绍。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综合产能减弱;国家调低稻谷最低收购价;双季稻主产省“双改单”面积不断增加;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继续扩大;2018年调减水稻种植面积800多万亩,2019年已明确将继续调减;比较效益低,种稻积极性下降。 

 

    优质稻育种加强,优质稻价格上涨 

 

    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出台,有利于促进优质稻产业发展;食用优质稻比重继续提高,加工专用稻以及高抗性淀粉(2355, -12.00, -0.51%)、低谷蛋白等功能保健稻供给增加;优质优价政策将进一步体现,种业米业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绿色生产升温,绿色技术受宠 

 

    在政府推动、消费拉动和市场行动下,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有望加快推广;适宜机插、直播等轻简化栽培、肥料高效利用、耐高低温和盐碱等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受到青睐;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高效新型肥料、秸秆还田等减肥增效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精准施药、统防统治等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生产模式得到较快发展。 

 

    去库存速度加快,市场走势转好 

 

    大米出口增加、临储稻谷拍卖量和成交率提高,去库存速度明显加快;国家调减东北冷凉区与南方重金属污染区水稻面积,实际上减少了供给、增加了需求;优质稻谷增加,稻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取得初步成效,预计进出口保持双旺态势,国内市场将逐步走好。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