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正文

“唤醒”沉睡土地 强化科技支撑 博白英桥镇:夯实丰收根基有“粮方”

2023-03-20 16:00:27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庞海连


  最是一年春光好,春意萌动万象新。眼下,正值早稻播种时节。走进博白县英桥镇水稻种植基地,农户们三五成群,分散在田间地头开始劳作,整地、摆盘、打泥、下种、覆泥……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在阡陌沃野间铺展开来。



种植户在田间播种育秧。


  近年来,博白县英桥镇着眼落实落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唤醒沉睡的土地,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夯实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


  “唤醒”撂荒地,取得“双效益”


  针对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部分水田撂荒这一问题,英桥镇政府提出了“集体引领带动、土地短期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


  该镇在杨村进行了试点,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水稻连片种植以及撂荒地复耕复种,申报村集体经济项目和种粮大户补助,共流转了200多亩水田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耕种,带动农户对120多亩水田复耕复种,全村水田耕种率达到了87%。通过种植基地带动,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试点成功,全线铺开。英桥镇按照“实事求是、分批推进、谋划一片、成功一片”的工作方法,集中优势力量,科学指导各村摸清撂荒地块,分类建档,扎实推进土地流转。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和村委会,重点为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农田灌溉等提供服务,做到“水稻种植到哪里,服务保障跟进到哪里”。并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培育产业领头雁,动员有文化的返乡人员带头种植早稻,示范带动其他散户投身早稻生产,推动了早稻生产和抛荒治理取得实效。


  目前,英桥镇已调备水稻种子1.2万公斤,复合肥1350吨,农膜15吨,充分保障了春耕备耕生产需求。落实杨村、新联村、绿柏村等村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种植早稻面积1620亩,带动农民大幅提升种粮的积极性,为保障全年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农业提质增效


  “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今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70亩水稻田,光是种粮大户补贴,每亩就有250元,给我们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田种得越来越有劲了!”在联山村石山屯育秧基地内,种粮大户冯怡林正在组织工人给秧田摆盘、上浆、播种,一块块秧盘孕育着丰收与希望。


  冯怡林种了4年的水稻,从最初的犁田机,到近几年的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大型收割机等,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他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达到270亩。


  耕地有限,技术无限。粮食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如今都离不开技术的参与,用好科技这把利器,才能真正让科技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英桥镇协同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农机补贴等,开展农机技术示范、配套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有力提高农业种植的科学化和机械化水平;同时通过建良田、选良种、保农资、传技术、置补贴等方式精准问需、贴心服务,促进全镇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通保障农耕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粮食工作方面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守护大国粮仓、端稳14亿国人‘饭碗’再加码赋能。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切实维护种粮农户利益,提高种粮农户积极性,推动英桥镇‘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谈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粮食种植发展前景,英桥镇镇长甘宏发满怀激动与喜悦。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