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正文

兴安县以底线思维筑牢粮食安全生产新防线

2021-11-08 11:09:58 来源: 人民网 作者:蒋甲济 唐进之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


  作为广西重要水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兴安县,2021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6.9万亩,预计总产量17.84万吨,比上年增加2%以上。近年来,兴安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多措并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021年兴安县切实落实国家专项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补贴政策,及时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生产补贴》《双季稻轮作补贴》三项补贴资金为1223万元,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特别是激发新型种粮主体规模种植双季稻稻的积极性。同时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2021年兴安县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激励措施》,措施对退果(林)还粮实行补助,对抛荒和“非农化”“非粮化”开展治理。截至2021年6月,全县完成“退果还粮”2231.06亩,有效促进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实施《兴安县马铃薯优势区创建》项目,利用秋冬闲田、幼龄果园、旱地等大力发展秋、春种马铃薯,2021年采用“水稻+秋马铃薯+春马铃薯”“幼龄果园间套种秋、春马铃薯”等种植方式,在全县6个乡镇建设高标准秋、春马铃薯种植示范点17个,示范面积986亩,示范片平均亩产量达到2000公斤以上,带动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比上年增加30%以上。


  藏粮于地,推广种植新模式增收。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作效率,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306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万亩(其中高效节水0.2万亩),改造防渗渠道91条34.564km、改造田间生产道路31条12.903km(路边渠23条7.476km)、改造山塘5座、改造堰坝14座以及配套建设附属设施,建设23块高效节水灌溉基地总计面积2000亩。


  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培肥地力,根据县委、县政府打造“精品路线”的思路,结合实施2021年酸化耕地治理项目,在全县十个乡镇大力推广冬绿肥种植,利用冬闲田和果园实施冬绿肥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紫云英3.5万亩,油菜4万亩,蚕豌豆2.5万亩,其它2万亩;主要种植模式有稻底红花草、犁翻田撒播油菜和小白菜等。在全县建立了6个示范片,其中3个稻底红花草示范片,面积2000亩,地点在崔家上塘、高泽村委,溶江车田村委,兴安镇冠山村委等;2个油菜多功能(菜-花-油-肥)示范片,面积2000亩,分别在严关镇同志村委,湘漓镇麦源、江口村委等; 1个小白菜示范片,面积6000亩,分布在高尚镇的堡里、龙田、乐群、东河、西河等村委。


  同时,以土地整理为措施,盘活5000多亩存量土地,将村前屋后、沟渠草甸、湿地等撂荒并可开发的土地重新恢复种植,拓展种植空间,实现环境与种植的共同发展。


  藏粮于种,推广种植优质稻新品种提质。紧盯水稻等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扎实推进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加快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粮油新品种。两年来,该县建立水稻、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先后从区内外引进60多个优质稻新品种开展展示种植,大面积推广了野香优莉丝、野香优巴丝、野香优油丝、又香优龙丝苗、华浙优22 等20多个优质稻新品种,种植效益明显提升。该县全新农机合作社是全县龙头的种植大户,流转1200多水田种植优质稻,结合稻田养鱼和蓄留再生稻,探索生产鱼稻富硒米,实现量、价双增,稻米出售价每公斤增加16元,亩产增收近2000元,带动了全县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同时,该县重点突出节本增效技术,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技术,促进粮食生产向绿色、优质、高产方向转变。


  藏粮于技,探索新方式增效。农业部门科学谋划,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机械穴直播等农机农艺融合新技术,发展“水稻+”高效生产模式,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助力粮食产量提高和收益增长。


  2017年以来, 全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900.857万元,补贴5432户购买农机具6103台(套),农作物耕种收割机械水平达63.83%,农业机械化率走在广西前列,2021年组织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项目,500万元支持补助水稻育秧机插、机收、烘干等环节社会化农机服务,今年新型种粮主体添置机械插秧机、机械直播机、病虫防治无人机等水稻机械化生产器械明显增加,水稻机械化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机插秧在种粮大户中的普及,较好解决夏播“双抢”劳力不足困境,为晚稻生产提供实现可行的节本增产增效生产方式。如溶江车田新建一家集“工厂化育秧秧、耕、种、收、烘干”一体的新型种粮主体,除自己机械化生产种植晚稻300亩外,还为另外为2个大户代育200多亩晚秧苗;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育晚稻机插秧3000多亩。


  推广“水稻+”粮食高效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种粮效益,推动粮食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以高尚镇、湘漓镇、兴安镇、严关镇、崔家乡等乡镇为主,大力推广“水稻+秋马铃薯”“水稻+再生稻”“稻米菜花肥”“水稻+(鱼、鸭、蛙、鳅)共生”“水稻+”高效综合种植模式等,其中“水稻+鲜食玉米+菜花”钱粮双增模式生产面积6万亩左右,高尚镇3万亩,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增产增收效果,为遏制水田“非粮化”,稳定和增加种粮面积产生有效作用。


  2021年实施《兴安县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项目,在8个水稻主产乡镇建设25个百亩连片高产示范片,全面应用集成配套增产技术,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减量等绿色生产技术,创建水稻高产示范片,带动1万亩以上实现亩增产产量5%以上。


  此外,两年来,大力推广冬种绿肥种植15万亩,建立绿肥示范区,让农民看有示范、学有榜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冬绿肥种植,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培肥地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农田机械化生产,该县还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327家,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良技,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多种地,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组织引领全县粮食生产高质量健康发展。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