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鱼稻搭档 钱景共生 ——扶绥县实施“旱改水”项目见闻

2021-04-30 09:45:36 来源: 广西新闻网 作者:陈明桂 韦雪花

  方整连片的水田里,绿油油的稻叶随风飘动,绿意盎然,田里的禾花鱼、塘角鱼,时不时跃出水面,或钻进水田里的鱼笼里。近日,记者来到扶绥县渠黎镇渠莳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点,看到1100多亩的水田已基本插上水稻,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扶绥县在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中,积极探索推广“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鱼稻共赢”,为“旱改水”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模式。

 

  “去年,巨型稻亩产湿稻谷650公斤、干稻520公斤。稻谷收完后,我们拿出来一部分,当地群众直接在地头就买走了,另外一部分打成米,售价8元/公斤,还很畅销。”扶绥县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董事长丁雷说。

 

  按目前情况,合作联社的水稻亩产500公斤以上,一年两造收入3000多元,再加上稻田养鱼、鱼稻共生,每亩效益超过1万元。



(图源网络)

 

  近年来,扶绥县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方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实施“旱改水”项目,把水、田、路综合治理,建成易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

 

  2018—2020年,扶绥县实施“旱改水”项目66个,实施面积3.82万亩,新增面积3.81万亩。

 

  得益于“旱改水”项目的实施,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去年对1100多亩低洼甘蔗地提质升级,把旱地变成水田,并依托清华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种植巨型水稻。

 

  “旱改水”,保住水是关键。

 

  据介绍,当地合作联社利用投放百草浆产生螺旋藻进行物理保水的技术,打破常规“旱改水”项目不保水的技术瓶颈。而活性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67%,不但是一种新型的生态藻肥,还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保持养分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种出的水稻不仅产量高,同时不需要施放农药化肥,比传统种植水稻提早成熟20天以上,亩产超过500公斤。



(图源网络)

 

  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合作联社从去年7月开始在水田里投放120多万尾禾花鱼、黄骨鱼、泥鳅、塘角鱼、田螺、青蛙等,进行高密度养殖。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

 

  “鱼稻共生”的种养模式,让稻田里放养的鱼、青蛙等,为水稻除草、除虫、翻松泥土,减少水稻的病虫害,鱼类排出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生长的肥料,不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同时,水稻里的螺旋藻料为鱼类提供良好的食物来源。鱼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又提高鱼稻的品质。

 

  “目前主打3个品种,一个是禾花鱼、一个是泥鳅、一个是田螺。一次性投苗,这些种类都能自行繁殖,可以不再放苗。春节以来,水稻田里面的鱼陆续上市,现在已经卖出几万公斤。”丁雷细算收成。

 

  崇左市将“旱改水”项目列入2020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旱改水”项目建设主动权下放到县级,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有力推动项目的实施。据统计,去年崇左市共实施“旱改水”项目215个,土地开垦项目56个,实施总面积25.08万亩。今年崇左市继续实施5.5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项目,其中扶绥县实施1万亩,各县(市、区)通过全域项目实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